首頁 ﹥ 線上信息 > 信息 > 107 06 24 劉民和牧師 活畫信仰 2018-07-08
相關連結:https://youtu.be/lOKqXM3sHsE
請點選相關連結收聽
107 06 24 劉民和牧師 活畫信仰
講員:劉民和 牧師 經文:加拉太書3:1
|
活畫的信仰
壹、前言
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我們的眼前。活畫有二方面含義,一是實際上有個可以看見的畫面,耶穌基督被釘十字不只是一個真理,而且是歷史中的事實;另一則是從我們的信心和知識可以理解,可以用圖畫呈現出來,在過去中古時代以來,就有許多圖畫將它表現出來,成為現今的十字架。
貳、本文
一開始來看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畫。有位戒毒弟兄寫了一首「救贖之路」的歌,完全用他領受的聖經話語寫出來,加上一位北京同工看的時候,用他編曲的專業,配合了一些畫面,我們來看一下。
一、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
耶穌受難記飾演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演員他信耶穌嗎?他相信!他說當他在演這個角色和故事的時候,他的靈性是會增加的。當十字被拉到最高時,他說他的心藏都要跳出來,感覺就要死了。耶穌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我們眼前,那我們信耶穌、跟隨耶穌的人,如何將信仰活畫在世人的眼前?
大家來看雅各書2:14-26。當時猶太人雖然信了耶穌,但他們在外做生意時,生活世俗化了,行為非常放縱,所以雅各對他們說,雖然我們信了耶穌有了正確的信心,但沒有實際生活的行為,「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。」如同我們看不見的靈魂沒有身體來呈現我們的意識和本質,這個身體是死的。
這樣好像跟保羅所說的「因信稱義」有所衝突,保羅所說的是人在神面前「罪得赦免」的光景,特別是對那些還沒有信耶穌的人說的,只要你願意信主,你就被稱為義了。而雅各所說的稱義,是人在他人面前見證自己是個稱義的人時候,所說的光景。所以二者是互為相輔,沒有衝突的。
二、亞伯拉罕和喇合的例子
經文中裡有二個例子。第一是亞伯拉罕的例子。「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,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?」亞伯拉罕早就因信稱義了,這個獻祭行為呈現出他對神的真實性、信靠性,所以成為因行為稱義。一個真正信耶穌的人,如果沒有在他的言語、行為、情緒、價值觀、人際關係觀、對世事的判斷等方面,能夠呈現在他的生活上面,就不足以向別人表明你對上帝的信心。
其實我們在信仰的生活中非常多的矛盾,特別是禱告時蒙應允。一祈求就得到,感謝主哈利路亞。對你來說,非常感謝神。但對神來說,你祈求蒙應允,又對你說話時,就可能產生困擾了。亞伯拉罕沒有兒子,祈求得到了兒子,神二度呼召,要他毫無保留獻給神時,就成了極大的考驗。直到他真的要殺自己獨身子時,神阻止他,說他是真正敬畏神的人。「敬畏神的人」不只是在我們口中或心中,那是在我們的生活層面中。你的信心真正蒙得救的憑據,就是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去順服神。「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,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。」
經文中第二個例子,「妓女喇合接待使者,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,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?」喇合因著信仰而接待使者,因而稱義。現在在行為上不像以前會受逼迫,反而在語言上我們是不是願意講出來,為主作見證。所以「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,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」。
三、堉璘台灣奉獻獎
去年我得了一個「堉璘台灣奉獻獎」,這個獎是由台灣第三大富豪林堉璘設立的基金會所頒發的。得獎人的標準是1.勤奮、誠懇、親手做工;2.財務清楚;3.對台灣的人民和土地有貢獻;一位董氏基金會的小姐來找我申請,說獎金有三千萬,我覺得不可能,但還是申請,並請了暨南大學的蔡教授當推荐人。後來我就得獎了。問蔡教授推荐了什麼?她說講了我一堆壞話,從剛從香港來,什麼都不懂開始,在台灣從從事福音戒毒三十多年。申請的人有二百多人,只選一個,我高票當選,真的是神蹟。我們要相信,我們的主耶和華是全地、全人類的救主。評選的人有沈春華、嚴長壽等,頒獎時都來恭喜我。這個獎是歷年來公益獎金最高的一個獎項,只比「唐獎」--華人的諾貝爾獎的獎金差一點點。領了獎後,常常就在想著怎麼分配這些獎金。我太太問我怎麼想?我說,這錢肯定是從神來的,我們應該奉獻給晨曦會做戒毒的工作。結果她很高興的地說「你的想法跟我一樣!」
現在晨曦會的福音戒毒工作拓展到大陸、英國、美國等地方,過去鴨片戰爭害慘中國人,現在我們還能回頭去幫助西方人戒毒和宣教。幫助一個人戒毒可以節省社會、家庭成本,成功之後他再幫助其他人戒毒,是增加社會資源,是雙贏啊!回想過去二個家庭從香港被差派來台灣,在興隆路被趕,到永和也被人嫌,一直到現在有八個戒毒中心,全世界有90位同工,300多個戒毒個案。
參、結語
我們的信心被稱為義,這是地位的問題,讓我們經歷到從無到有的恩典。謙卑的態度,尊貴的事奉,是僕人的事奉。 (信息記錄:梁成明弟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