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﹥ 線上信息 > 信息 > 109.05.31 王良玉老師 十字架討厭的地方 2020-07-26
相關連結:https://youtu.be/eJdUAEf3J4o
講員:王良玉 老師 經文:加5:1~12 |
十字架討厭的地方
壹、 前言
保羅第一次宣教建立的加拉太教會信徒,受傳統猶太基督徒教師攪擾,他們認為單是因信稱義還不夠,還要受割禮、守節期等施行各種各樣的形式才能擁有救恩。不同於其他書信,保羅在一開始就責備加拉太人速離正道,可見保羅甚擔憂信徒信仰上的生命根基受影響。
貳、 本文
討厭之處:字指障礙、陷阱或使人犯罪墮落的誘惑,典型用法是指「使人反感」。因著基督怎可能死在十字架上的想法,猶太人被十字架絆倒;這個罪犯竟被稱為王的觀念,羅馬帝國也被絆倒。為什麼十字架使人討厭呢?是因十字架徹底否決人的一切善行、個人所做的善工,人無法在十字架上加上一絲一毫的功勞。十字架談的是捨己、放下主權、習慣、自以為是的一切。福音強調的是:神在基督裡成就了甚麼,而非有罪的我們做了什麼。人無論如何努力透過禮教、好行為、善行,都無法和上帝交換一個救恩。然而我們生活是建構在信仰的根基上,透過今天的經文,可以分三個方向來思想:
一、 自由與挾制(v.1)
這節經文承接1-4章的真理並開啟生活實際應用的意義。挾制得釋放就有了自由。耶穌說:「你們必曉得真理,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。」(約8:32) 拜偶像、看風水、算命,在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中,以為可以因此改命、改運、消災解厄,內心卻反而更生恐懼而被挾制、綑綁。曾有位姊妹,因信風水師,心生恐懼,兩年裡每晚睡臥地板,信了耶穌後,她心裡才大大得釋放。綑綁和挾制也或因自我、任意而行、想得得不到,因而怨天尤人、憤世忌俗,嚴重甚至產生憂鬱。
基督救恩成就的大事有:新造的人(主給了我們全然新的心),因此就有了新生命(永遠的生命),新生命使我們有了新次序(思想什麼是我們所看重的,當我們將喜樂平安放在永恆的角度裡,就可以放下現在的得失、別人的評價。期待末世基督再來,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。)在新次序中,有了新標準(神的旨意:要常常喜樂,不住的禱告,凡是謝恩,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像你們所定的旨意。帖前5:16-18)。新團契(在神給我們屬靈的家中,和弟兄姊妹一起過追求生命成長的教會生活)。基督救恩成就了這些大事,我們因此被改變,懂得在愛中行事,為別人著想。愛是永不止息,超越律法,愛的標準踴躍超過基本道德的規範,這就是自由。
二、信心與行為(v2-6)
因信稱義並非耶穌在十字架上成了才有。亞伯蘭信耶和華,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。(創15:6) 最早在舊約裡就已經存在。之後,神才頒布割禮(創17)割禮是個行為的記號。猶太人誤解了割禮,將記號的割禮成為救恩的主要條件,卻將信放在其次,好像行了割禮就是屬神的了。誠如,有人信了基督,就以為拿了上天堂的門票,其他都不管了。人無法在律法上得著完全,如果再相信之外,還要加上行為,才認為足夠不虧欠神,如此是在恩典中墜落,靠著律法跌倒了。
喜樂平安是信基督的結果,福音的內容是闡述神、人、罪、恩、信的關係。我們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,若是我們沒有全備的真理,造就跟不上傳福音的速度,基督徒屬靈太貧瘠,不會分辨 很容易被錯誤教導帶離真道。這是我們要謹慎的。人不當用各樣方法自表敬虔,「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,用私意崇拜,自表謙卑,苦待己身,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,是毫無功效。」(西2:23) 福音是要我們相信耶穌,接受他在十字架上已成全的救恩。這救恩原與我們習慣認知,當努力才有可能有所得的經驗是不同的。耶穌的救恩是無價的、是白白得來的,不是廉價的,沒有人可以用任何努力交換得到。因此,我們要清楚,唯有跟隨主、事奉主的人生,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。
三、明辨與混淆(v7-12)
加拉太過去對福音的回應是好的,而後卻大不如前。半途而廢者永遠跑不到終點。十字架是捨己'爭戰之地。不同於人與人的愛,神的愛是無條件的。耶穌為我們上十字架,因此要更深的感謝。向著標竿直跑,不是為博得旁人的喝采聲,是為主而跑。弟兄姊妹要彼此鼓勵,都當走向最後終點,不可中途而廢也不可輕慢腳步。求主幫助我們,不要把十字架當成生活的絆腳石,更要在十架中提醒我們沒有體會到主愛之處。
參、省思
今日教會在福音的信息上漸漸變質,生活實踐上趨向功德主義、律法主義、以作代是,只看重你做了什麼,卻不強調你是怎樣的一個人,你的屬靈生命如何?弟兄姊妹當體會神十字架的愛,清楚自己思想回應主愛而當作的行為。而不是以懲戒、鞭策的方式。體會如同保羅所說;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。(林後5:14) (信息紀錄:蘇純美姊妹)